无人机遥感-李克强表态:遥感卫星要商业化
来源:本站 发布日期:2015-04-28国内的遥感卫星,终于有望实现商业化了,听到这样鼓舞人心的消息,你是不是也像笔者一样激动?
近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,要逐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运营,参与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,研制、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。除了遥感卫星市场放宽限制之外,我国还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,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, 这些方面都将是地理信息产业未来的爆点。
众所周知,遥感卫星的研制、发射和运营成本不菲,我们国家一直以来投入了巨资大力发展遥感卫星事业,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遥感卫星体系,但由于政策所限,遥感卫星事业长期以来都是国家主导,其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,无法充分满足日益激增的遥感卫星影像需求。纵观全球,大部分国家都已将遥感卫星事业进行商业化运作,且收益显著,尤其是近年来,一大批从事微型卫星研发的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,为全球的遥感卫星事业繁荣添砖加瓦。笔者整理了一些国家在遥感卫星商业化领域的发展情况,就让我们先看看国外在遥感卫星领域采用了哪些做法。
国外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历程
美国
美国是商业遥感卫星起步较早的国家,政府的态度积极,根据形势不断调整相关条例政策。1994年的一条法令中规定,美国政府允许商业公司经营0.5m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图像;2003年,美国政府允许0.25m分辨率商业卫星的研制,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最大限度使用商业卫星图像,但0.5m分辨率图像只能提供给美国军方。2009年,美国政府授权许可1m分辨率商业卫星的研制,打破了以往不得出售分辨率优于3m的卫星图像限制;2011年,《国家安全空间战略》,提出了改革美国的出口管制,推进了商业遥感卫星影像的全球发展,进一步对商业遥感卫星供应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。根据美国现行法律,美国政府通过国防部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进行商业数据采购。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王心源曾对这种做法加以分析,他指出,实际上,美国政府先斥巨资发展遥感卫星,将其用于军事研究,让其军事保持领先地位,再经过一段时间,将其转化为民用,赚取丰厚收益,再斥资投入军事,之后再民用,循环往复的商业模式下,带来了遥感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加拿大
加拿大重视航天市场蕴含的巨大价值,积极鼓励私营部门参与航天经济开发,通过航天经济开发带来的收益进一步推动航天项目的开发,实现航天领域的市场化运作。2007年,一部《遥感空间系统法》从法律的角度保障了摇杆活动私营化和商业化的合法性,进一步推进了遥感数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。
欧洲
近年来,欧洲一直推行开放的数据政策,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程度不亚于美国。欧洲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,包括“哨兵”卫星的数据政策对数据应用最大化为基本原则。以德国为例,2007年,德国公布《卫星数据安全法》,一方面从法律上明确了卫星数据的不可侵犯性,另一方面也明确了私人公司在开放和利用卫星数据业务上的范围,对于高科技企业发展商业化卫星遥感,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。
印度
在印度,印度的遥感政策服务于本国遥感系统的商业化,有效地带动了国内遥感数据市场的发展,卫星遥感数据使用的国产率很高,极大地促进了本国遥感卫星的发展。而2011年的新版《遥感数据政策》,准许分发1m分辨率的卫星数据,而且还解除了敏感防御区域的遥感禁令,删除了某些限制,更方便用户使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。
商业遥感卫星前景乐观 问题凸显
从如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,笔者联想到今年的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,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、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,提升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。看来,开放遥感卫星市场是民心所向,大势所趋。尽管我国遥感卫星商业化政策尚未出台,与其它国家相比,已然落后了许多,但笔者相信,既然李克强总理都已经明确表态了,我国的遥感卫星商业化政策就将指日可待。
我国遥感卫星事业发展可谓一派光明,每年都会成功发射许多颗用途各异的遥感卫星上天,但有一点不容忽视,我国的遥感卫星技术仍属于第二梯队,尚未占据世界领先地位。笔者希望,借我国遥感卫星商业化的东风,我国的遥感卫星技术能够迎头赶上,最终抢占国外遥感卫星影像的市场份额,实现完全自主化。到时候,商业遥感卫星一颗又一颗地奔赴浩瀚的天际,为我们传回一批又一批的卫星影像,如何发挥这些海量数据的作用,也将值得遥感专家们深入探究。

